《開拓20年》系列報道(十) 今年,海陵建廠20周年。在發展的時間長河中,海陵人薪火傳承,開拓進取,他們磨出了海陵的光芒,這光芒如此耀眼,包裹著“追求卓越、敢于擔當、開拓創新、終身成長”的海陵價值主張!堕_拓20年》專題,書寫入職1年、2年乃至20年的海陵人故事,記錄下真實、從未停止的開拓印記。

01 選擇 “你怎么又拆家電了?”只見爸爸氣得不打一處來,抓住兒子就是一頓“竹筍燒肉”,但卻未撲滅小男孩心中探索未知的小火苗。長大后,當年的小男孩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氣自動化專業。大學期間,他經常坐公交車路過南京海陵門口,大樓上“海陵藥業”四個字引入了腦海。2011年從南京工程學院畢業時,懷揣著對醫藥行業造福眾生的愿景,于2011年6月9日加入了南京海陵。他是竺望龍。 02 開拓創新 一、寶劍鋒從磨礪出(2011-2013) 初入海陵,試用期3個月,竺望龍被分配到了輸液車間(現大容量注射劑1號車間)做配方工作。竺望龍是電氣專業出身,對藥品生產幾乎沒有概念。但是他積極參加崗前培訓,記住了微生物控制,記住了液體制劑的風險性,更是記住了“任何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唯有質量”的質量精神。 帶著滿腦袋的學習內容,竺望龍信心滿滿地來到了崗位,卻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絕知此事要躬行”。竺望龍有一次和師傅一起抬著幾十公斤的溶液向配液罐里投料,被燙得手松了一下撒了料,造成了浪費。為了彌補過錯,竺望龍決定在清場清洗配液罐時好好表現一把。當時的SOP要求,沖洗水電導率小于0.8μS/cm。竺望龍心想,電導率越低,沖的不就越干凈嗎?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用注射用水循環沖洗,一直沖洗到電導率0.5μS/cm左右。第二天,公用工程打電話投訴用水量超異常,比正常生產多用了11噸注射用水。但竺望龍心想自來水也就3塊錢一噸,加上電費頂多5塊錢一噸,心里沒當回事。3個月試用期過后,他被調崗至工程維修部公用工程。殊不知去的第一天竺望龍剛做完自我介紹,同事們就炸鍋了。原來他早已因為多用11噸注射用水,而在公用工程“聲名遠播”了。后來竺望龍自己在公用工程負責公用系統設備的維護工作后,才知道原來注射用水“來之不易、價格不菲”。 2011年恰逢海陵建廠10周年,但廠區照明由于“歷經風霜”而問題不少,有時這電不通,有時送了電就跳閘!10周年慶的夜晚能讓全廠所有的亮化燈都亮起來”,竺望龍在心里暗暗下定了決心。12月的南京正是寒冷的時候,但是竺望龍和同事王根年咬牙堅持,冒著寒風布線接線。初心亭、研發樓頂、行政樓頂。只要有燈的地方都有留下了他們努力的印記。1個月后,2011年12月26日的夜晚,海陵燈火通明,每一盞燈似乎都在訴說著海陵10周年的喜悅。竺望龍說:“那是入職半年見過海陵最美的一晚!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竺望龍以技術專長不斷開拓創新,進行了大大小小多項技術改造。給空壓機做技改,給鍋爐做技改,給污水站做技改,增加崗位工作效率,減少人員勞動強度,竺望龍的付出和成績有目共睹。在2012年7月竺望龍再次調崗,回到生產車間負責生產設備的維護工作。2013年固體制劑1號車間軟雙鋁內包產品存在需要消耗大量人工進行摸片操作的問題。竺望龍與蔣付友主任分工協作,蔣主任機械部分竺望龍電氣部分,兩人花了2天1夜通宵完成“自行研制”的缺粒檢測功能的調試。通過驗證后將人工摸片改為了人工看片,縮減了大量人工,并且申請了專利。在機修的一年多,竺望龍勤學好問,從一個藥品生產的“門外漢”逐步成為了固體口服制劑生產的全流程的通曉者,也為自己后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所獲的榮譽也是竺望龍這期間成長的注腳:2012年獲優秀員工,2013年被評為技術標兵。 二、搭班子,練團隊,建文化(2014-2019) 2013年10月,竺望龍成為了公用工程主任。從技術崗到管理崗,路途并非一帆風順。竺望龍面臨著團隊成員能力不夠強,公用設備設施故障率偏高的“雙難局面”。尤其是碰上幾臺設備一起出問題的時候,他時常忙得焦頭爛額。竺望龍說:“好在當時一直從事公用系統工作的周海兵部長不斷提供資源和幫助解了燃眉之急!苯涍^一年多的工作,竺望龍發現自己更像是一個“救火隊員”,問題治標不治本。而他分析出來,這個“本”就是人才培養,于是他將工作重心向人員培訓傾斜。利用工作外的時間,竺望龍學習了一些管理類知識,并在車間內積極進行應用。他深知公用工程是一個非常注重前期設計和高效穩定運行的科室。從2015年起,竺望龍帶領應屆管培生和車間骨干員工成立了“主力軍”。遇事群策群力,看到文章學習分享。日積月累,大家各人能力大有提升,團隊協作也越發有默契。 2015年,會議中心污水站項目工程建設,項目金額超百萬。竺望龍沒有退縮,因為他深知,自己的背后是一個Team。最后項目通過環保部門的驗收,解決了會議中心合規排放的問題。有了成功的項目經驗,竺望龍帶領大家不斷的總結,復制出大大小小的各類項目。2017年,海陵三間車間即將GMP復認證,作為已運行近15年的老車間,很多廠房硬件和現行法規都與行業現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于是合規性改造被提上日程,項目總金額超過千萬。過程比想象中的更加艱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安排交叉施工是正個項目最大的挑戰,但是竺望龍背后的Team給了他“底氣”。最終,車間均以硬件零缺陷成功通過現場核查。2018年,他帶領Team負責立體庫設備采購及安裝調試驗證工作,順利通過庫區使用前的現場核查。 轉眼5年間,從單槍匹馬到團隊出擊,車間核心班子越戰越勇,為此個人和團隊榮獲了公司極大的認可,榮獲2次先進科室,2次勞動模范,1次集團技術標兵。 三、換崗鍛煉,拓展眼界(2020-至今)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工作節奏。因為疫情改變了很多原有的工作方式,竺望龍也借此有了轉崗學習鍛煉的機會。他來到了固體制劑1號車間輪崗學習藥品生產管理,基于過往一年多的車間機修工作經驗,竺望龍快速上手了固體口服制劑產品的生產工作。 通過一年多的輪崗鍛煉,竺望龍沒有自滿,反而更加謙虛。他說:“我認識到30來歲的我閱歷仍然淺薄、經歷單一、心理承受能力弱。不經歷非常之事,難以成非常之才。長期在一個崗位,勢必會造成視野狹窄,技能單一,成為其他工作的門外漢。我必須多在攻堅克難的崗位上,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在急難險重的地方強作風、練內功、長本事! 03 展望未來 十年磨一劍,回首過往的十年,竺望龍說的最多的就是“感謝!彼兄x十年來海陵對自己的栽培,感謝十年來家人對自己工作的支持,自己才得以在不斷成長嶄露頭角。展望未來,他將繼續奮斗在開拓創新的海陵之路上。他期待能夠看到更加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期待能夠在藥品生產上看到黑燈車間,期待能夠從更多的人口中聽到“海陵藥業”,聽到海陵藥品護佑眾生的故事。 |